在记者的印象中,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似乎已经经历了好几轮的集中建设,生态湿地、生化塘等与此有关的名词至今仍在记者的脑海里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为何事到如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仍是很多农村普遍存在的短板?在记者看来,除了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迭代升级的需要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重建轻管的认识、实际操作偏差导致的硬件闲置浪费乃至荒废,农村污水治理重建更要重“管”。
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相对集中相比,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存在着点多面广、分布分散的特点,这种地域分布的天然特性决定了其管理、运行维护难度远大于城市。
从物的层面而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农村污水治理在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只有将这些设施常态化地利用起来,才能在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否则,沦为摆设之后只能成为鸡鸭鱼的乐园甚至逐渐消失在乡村的荒烟蔓草当中。在抓好建设的基础上注重管理与运营维护,本就是农村污水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而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近十年来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谁来管、怎么管、如何运作、经费何来等等,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甚至政策空白。
以谁来管为例,农村“八大员”中与污水处理沾边的可能只有水管员,而其职责中却没有与污水处理相关的内容。在人这个首要的问题没有解决的前提下,要想建立起切实有效的农村污水治理长效机制,难度可想而知。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在这样的情况下,破解农村污水治理重建轻管的难题就显得难能可贵且具有普遍意义了。综观新罗区的做法,在构建农村污水治理建管并重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当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作用,引入第三方公司,实现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维护的一体化运作,并对第三方公司赋以有效的约束、奖惩机制,既有效节省了财政资金,又切实解决了难题,这样的创新可圈可点。
当然,在持乐观和肯定态度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软硬件设施、思想观念等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制约,农村污水治理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仍面临相当多的实质性难题。如对一些人口稀少几近“空心”的村庄要不要进行农污治理?怎样才能找到既经济又高效的最佳治理模式?一旦开征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费(新罗区出台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费征收文件,目前已启动征收前期准备工作),群众会不会出现抵触情绪?……这些都考量着基层的创新能力与智慧。但可以确定的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这样以民为本、解决农村基层群众实际问题的探索,前进的步伐必将一往无前,铿锵有力。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三农调研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农业技术研究院 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副产品政务信息网 sndy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